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

同中求異 勇敢「做自己」



作者:徐重仁2013/09/13

【個案情境】泉利米香二代經營者簡志源
三十八歲的泉利米香第二代經營者簡志源,幾年前回到父親創立了四十年的麵包店。
他和弟弟陸續研發三十多種新口味,把麵包店改為專賣米香的店鋪,還找出冰凍米香的新吃法,甚至改變包裝設計,把米香變時尚。
轉型成績斐然。銷售成績近四年成長超過兩成,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文定婚宴,也用他們的米香。
但這一、兩年,市場上出現愈來愈多競爭者,不少還是資源豐厚的大廠家。
食品業門檻低,大廠切入,以大量、低價搶市,二十五元的米香競爭者賣二十元,還挾著原有通路優勢的加乘,曝光度高。
而且不只是口味,競爭者甚至連包裝文案,都模仿泉利米香。
雖然目前還沒有影響到泉利的生意,但他們是中小企業,資源有限,簡志源對未來很憂心。
「該怎樣保有競爭力?該怎樣保有優勢,走在更前面?」他說。
【徐重仁分析】
生意成功之後,競爭就來了。市場上出現模仿是很自然的現象。會有小型對手,也會有大型對手。
小型對手可能帶著分一杯羹的心態,用模仿、低價進入市場;大型企業可能有規模經濟的優勢,以廣告、包裝吸引顧客注意。
不能一直說別人抄襲,除非有專利。特別在商業,很難有什麼專利,通常是logo、商標。
這時你如果靠著「被動策略」,別人如何自己就如何,可能就會消失、被淘汰。
例如別人抄襲、競爭低價,你就跟著降價,可能毛利降低,惡性競爭;或是你也跟著改裝潢,或是擴地區,可能你也會因為資源分散,而每一項都很弱。
基本上還是要不斷的創新研發。
以前7-Eleven做國民便當,顧客拿身分證,就送國民便當,所以一炮而紅。
「同中求異」的方法
小吃店說,這樣他們沒有辦法生存。但有一天我看到一家小吃,他寫著「現炒國民便當」,就做出了差異化。
所以,你要在同中求異。
同中求異有很多方式。產品是一種。City Cafe就是一個例子。星巴克出來後,我們覺得時機到了,行銷的策略上,強調好品質、好包裝,加上好命名,這樣就有機會。因為它的價格跟星巴克比起來,是比較實惠的。
另一個方法是觀察使用用途。
我常問說,你如果新交男女朋友,你會請他到星巴克,還是在7-Eleven?如果是交往很久呢?這就是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。
還可以從廣告、行銷去下手。
一個企業老闆說,他一個月要去喝四、五杯City Cafe,因為女兒要集公仔。公仔就是City Cafe的行銷差異點之一。
創造有意義的差異化
包裝也是一個切入點。為什麼當時7-Eleven會開發PV(自有商品)?一般業者是因為要成本低,要便宜,才去做PV,但我是因為看到商品都太醜,想讓它變得看起來好吃,份量又個人化。我就找日本設計師來做整體設計,那就是一種差異。
但有的差異化是沒有意義的,只是曇花一現,還沒有被抄襲已經死掉了。
回到原點,你還是要知道顧客的需要。需要分兩種,一種是心理上的需要,一種是實質上的需要。
你要去想,這東西顧客會不會買單?要去模擬顧客的情境,而不是為了差異而差異。
如果不考慮顧客,只做差異,或許一開始會有用,但接下來第二步、第三步怎麼走?沒有想好,當然就會沒有路可以走。
有的業者面對競爭,會宣稱自己是正宗,或是創始。或許有些顧客會被吸引,但重點還是顧客嘗試了之後,真的覺得好。如果不是這樣,顧客依舊不會持續地來。
其實,要做差異化,不一定要花很多資源。
不變化,就陣亡
日本超市裡有百元的現烤麵包,可以吸引到要求價廉物美的顧客,這種麵包店也能維持毛利率;另一家很高檔的麵包店,也會吸引到另一群人。並不會因為他們兩個在附近,就沒辦法做生意。
你總是有利基點和可變的地方。雖然便利商店推了洗衣便,但傳統洗衣店還是會存在,像我太太,一通電話,店家就到家收衣服;要拿去便利商店洗衣,某些客人會覺得不方便,這就是利基點。
你不變化的時候,當然就陣亡,人家會把你的市場搶走。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,做生意就是要不斷去創新、思考。
你不能一直在意競爭。你真正的競爭者是誰?就是顧客。顧客的喜好、口味會改變,他會見異思遷。你要去思考,怎樣把顧客召喚回來?
你要看自己核心價值、命脈是什麼,就好像公司有公司的形象,個人有個人形象,產品也有產品形象,品牌有品牌形象。要做自己。有自己的核心價值。
例如便利商店集點,顧客不一定集點只換憤怒鳥,有的族群可能要換家裡實用的東西,顧客群不一樣,需求就不一樣。如果人家做公仔你就做公仔,不知道顧客是誰,就陷入紅海裡了。
我過去在經營事業,從不去看別人在做什麼。你去看競爭者,人家做什麼,也會跟著去做,不知不覺就會變成跟隨者。本來自己走得好好,一要去跟,自己的路線就迷失掉了。(作者為前統一超商總經理,現為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。謝明玲採訪整理)

~徐重仁部落格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