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林俊劭 | 商業周刊 – 2012年6月20日 下午3:18
先是與蘋果專利紛爭未解,又遇上歐債風暴、美國「卡關」事件、新產品One系列出包等問題,今年第一季市占率也下滑,讓宏達電股價從一千三百元高點,到現在不到四百元,跌掉七成,也讓八大外資齊砍目標價。
「全世界做智慧型手機的公司中,三家賺錢,其中一家就是宏達電,」一位美系外商分析師說,「這是非常不容易的!」
但是,這家不容易的公司,此刻卻面臨著嚴峻挑戰。
它,打錯什麼算盤?
從比功能到比「三獨」,慢人一步
股王落難,背後是一堂什麼樣的課?
台大國企所教授湯明哲分析,「如果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,可能是機海戰術分散了太多時間心力,真正有Value-added(附加價值)的事情做得太少。」
所謂高附加價值的事,指的是獨特的「平台、技術與內容」。現在,大家比的是「三獨」:獨占平台、獨特零組件與獨家的內容。目前來看,蘋果三者兼備,整合得最好;三星擁有AMOLED面板,也成功做出區隔化。但宏達電呢?
每家成功大企業都必須因應整體局勢變化,確認與調整戰略,眼前收割成果的同時,也得嗅出下一個趨勢所在,把該有的專利、技術都拿到手中。回溯宏達電的歷史,它並非不明白箇中道理。
二○○六年,宏達電員工人數只有四千五百多人,執行長周永明發現代工的毛利不斷在衰退,他毅然率領轉型,從代工轉做品牌,當時所有人都看衰,但後來證實了他的抉擇是正確的;接下來的五年,宏達電營收提高了三.四倍,市值一度破兆元,成為台灣最有價值的品牌。
一年投資十家公司,成果還未發酵
「它們危機感很重,永遠想到最糟的狀況,所以永遠會有雨天備案,」高盛科技產業分析師嚴柏宇在受訪時曾說。宏達電從一無所有開始,骨子裡一直存在著強烈的不安全感,不斷想下一步該做什麼。
因此,宏達電一面高速成長,一面不斷收購各式各樣的十家公司。一年多來,宏達電前後總共花了逾二百四十億元做購併,居台灣所有上市公司之冠,可看出周永明積極跨出硬體領域,切入雲端、軟體、專利,在高速成長與未來布局中求取平衡的努力。
只是砸下大錢,為何看不到成效?
第一、購併需要時間磨合;第二、收購這些公司的目的,是要強化宏達電的產品力與品牌形象,但「外部環境變化太快,這些投資都還來不及發酵,」顧能科技產業資深分析師呂俊寬一語道破關鍵。
譬如它的機海戰術,「是沒有錯,只能說不夠細緻,產品特色不明顯,沒有一支明星機種,反倒讓宏達電失去品牌鑒別度,」呂俊寬說。
習慣孤軍作戰,落後特別辛苦
周永明也意識到,因此今年集中火力主打One系列,要與三星的Galaxy對拚。然而,從機海戰術到單一化機種,產品策略的改變,意味著研發、行銷資源重分配,整套生產流程也要跟著轉,此時挑戰特別大。
如同大船擺尾,前面的舵轉了,但後面跟不上,就容易出包。
曾在三星、廣達擔任技術顧問, 仕橙3G 教室技術總監陳俊宏,在One系列上市的第一時間就拿新機來檢測,當時就發現螢幕有黃斑、軟體程式有瑕疵會導致當機等問題,顯示產品尚未調校到最佳水準就急著出貨。
而屋漏偏逢連夜雨,高通(Qualcomm)新晶片又在此時缺貨,只好拿舊晶片取代。儘管宏達電不斷強調兩者「效能相同」,但對於花大錢買到舊晶片的消費者來說,無疑有被當成冤大頭的感覺,這也讓宏達電的品牌形象蒙上一層陰影。
最重要的是,他習慣孤軍奮戰。「宏達電一直都是自己在撐,不像PC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,」台大EMBA執行長黃崇興說。
它,可思考這樣做!
整合新產業鏈,不再怕被各個擊破
「以它這幾年的霸主地位,應該很有本錢出面號召上下游產業鏈,發揮台灣水平分工的優點,與三星的垂直整合對抗,」一位分析師說。
湯明哲進一步建議,宏達電或許可思考,一面緊抓住Google關係,一面想辦法整合台灣的資源,例如用台積電的半導體取代三星,用聯發科的晶片取代高通等,技術不足的部分,再由政府出面支援,用補貼、退稅的方式,把台灣的行動通訊產業全面升級。
值得慶幸的是,「宏達電現在還在青春期,離壯年還有一段時間,」黃崇興說。意思是,雖然股王光環不再,但這仍是一家充滿鬥志與活力,財務健康的公司,只是面對蘋果、三星這種國際級公司,宏達電必須要放下身段,像過去一樣,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利基點,才能再一次「轉大人」。
資料來源 Yahoo奇摩新聞
你在尋找機會嗎?
讓你 活得久 活得好 的健康新方法
沒有藥物侵入性 絕對安全
美國LifeWave光波能量貼片
eMail:
kingmansheih@gmail.com
Mobile
: 0936 190 400 薛無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